易基因:CC(IF24.9):重庆医科大学罗浩军/柳满然团队利用ChIP-seq等揭示循环肿瘤细胞簇存活与转移的表观调控机制|项目文章
2025年11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唐睿博士为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罗浩军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柳满然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IF24.9/Q1)上发表题
2025年11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唐睿博士为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罗浩军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柳满然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IF24.9/Q1)上发表题
“持久性细胞”被定义为能够耐受癌症治疗并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群体,是导致肿瘤复发的关键。解析这类细胞的表观遗传特征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日,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峰宇博士和仝然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孙同文教授为通讯作者,首次系统探讨了经典降糖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epsis-associated liver injury, SLI)的保护作用及其表观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冯立国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王长泉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 “RrMYB2 Regulates Drought Stress via RrJMJ12-Dependent Epigenetic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迷人、复杂且不断重塑的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按照精确的基因程序发展。干细胞分裂、迁移并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形成支撑我们所有认知、情感、行为和运动功能的神经网络。
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有些人“喝水都长肉”?这让人直呼不公平的“体质差异”,根源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早。
2024年8月,全球最长寿老人Maria Branyas Morera平静离世,享年117岁168天。这位出生于美国旧金山、8岁移居西班牙的老奶奶,创造了寿命奇迹的同时,还为科学家留下了一份“无价礼物”——她的血液、唾液、尿液和粪便样本。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
我们能否像编写计算机代码一样,去编程人类的细胞?这并非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细胞治疗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以CAR-T细胞疗法为例,通过基因改造,我们赋予了免疫T细胞识别并猎杀癌细胞的“超级能力”,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这把强大的“基因剪刀
编程 基因 表观 表观遗传 naturebiotechnol 2025-10-28 18:25 2
● 2025年9月19日,南方科技大学刘星吟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in the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host”的综述论文。
表观遗传信息尤其是异染色质相关修饰能在细胞代间稳定传递,以此维持细胞命运的稳定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记忆”。在哺乳动物配子向早期胚胎转换的过程中,细胞命运发生剧烈重置,同时伴随着大规模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尽管相关重编程图谱已被逐步绘制,但重编程过程中关键调
表观遗传是生命活动关键调控机制,调控细胞分化与衰老,异常与肿瘤等疾病相关,是精准医学核心方向。除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及染色质重塑,表观遗传还依赖转录因子的动态作用。蛋白质组学解析调控蛋白佐证,CUT&Tag高灵敏捕获结合位点,二者成体系,突破高背景瓶颈,支
在表观遗传研究中明确蛋白质如何与DNA相互作用对揭示转录调控机制至关重要。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是破解这一密码的关键钥匙。但单靠ChIP本身还不够,ChIP技术常与二代测序技术(NGS)结合,形成ChIP-Seq技术。今天小源将带大家一起来走进ChI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新一代的碱基编辑技术,通过永久性地改变DNA序列来修正致病基因,是功能强大的治疗工具。这些前沿技术在修正基因时,或依赖于DNA断裂后的细胞修复,或直接对单个DNA碱基进行转换。尽管这些技术的精准性
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遗传机制,揭示了父母的长寿特征如何通过非传统方式传递给后代。这一突破性发现挑战了传统遗传学理论,为理解跨代健康影响开辟了崭新视角。
尽管PD-1/PD-L1免疫检查点疗法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其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耐药机制主要涉及肿瘤微环境(TME)中T细胞的“三重功能障碍”:T细胞启动不足导致的免疫应答迟钝、募集能力受损引发的浸润障碍,以及替
减肥的好处确实不容置疑,不仅能改善血糖水平,还能降低血脂,提升整体代谢健康。但很多人减着减着,却发现一件怪事:体重虽然减了,但没多久居然又悄悄反弹了!似乎身体在配合减肥的同时,也在暗中“做手脚”,一边顺从一边伺机卷土重来。这不禁让人怀疑,我们到底是不是“瘦对了
近日,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童明汉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SETD1B-mediated broad H3K4me3 controls proper
一生中社会优势的累积效应——从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爱到成年后的友谊、社区参与和宗教支持——可能会减缓生物衰老过程。这些社会优势似乎会让“表观遗传时钟”变慢,通过分析DNA甲基化模式测量出的一个人的生物年龄会比其实际年龄更年轻。
衰老肿瘤细胞中Z-RNA聚集增强联合治疗下的ZBP1激活这项研究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揭示了肿瘤衰老与Z-RNA感知之间的关联。研究团队观察到联合治疗诱导的衰老细胞成为Z-RNA的储存库,通过持续激活ZBP1-MLKL通路,既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又招募并激活CD8+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邓刘福/路璐团队等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 Reports》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ZBP1(Z-DNA结合蛋白1)介导的RNA感知通路在抗HER2靶向治疗联合表观遗传疗法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发现,低剂量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